目录

1. 可疑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是否应常规行详细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2. 个案报道:绝经后侵袭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肛提肌上盆腔廓清术
3. 慢性盆腔痛的复合模式疼痛机制
4. 子宫内膜神经纤维是内异症特有的吗?一项关于内膜活检作为具有盆腔痛的内异症患者诊断性检测的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
5. 子宫成形术治疗源于苗勒氏管流出道异常的慢性盆腔痛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狒狒的在位内膜发生microRNA-451表达改变
7. 子宫肌腺症患者内膜-肌层结合带的超微损伤和苍白细胞移行

 

可疑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是否应常规行详细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这项前瞻性观察研究共纳入848例慢性盆腔痛的女性,均对其进行细致的经阴道和经腹盆腔超声检查,其中包括膀胱、输尿管盆腔部分(形态学和活动性)和肾脏的系统性评估,后将超声结果与术后诊断和/或泌尿系造影、泌尿系干预结果相比较。28/848名(3.3%,95% CI 2.1–4.5)女性经由超声检查发现泌尿系异常,其中17/848名(2.0%,95% CI 1.06–2.94)发现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11/17名(65%)为输尿管内异症,3/17名(18%)为膀胱内异症,另3/17名(18%)为输尿管和膀胱内异症,其中12/17(59%)名患者伴有肾盂积水。这项研究中超声诊断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为92%(95%CI 63.9–99.8),特异性为100%(95%CI 97.6–100),PPV 100%(95%CI 73.5–100),NPV 99.3%(95%CI 96.3–99.9%),LR- 0.08(95% CI 0.01–0.39)。据此,作者认为对可疑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应常规行详细的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评估。

 

文献引自:Pateman K, Holland TK, Knez J, et al. Should a detailedultrasound examination of the complete urinary tract be routinely performed inwomen with suspected pelvic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 2015;30(12):2802-7.
(王佩)

 

个案报道:绝经后侵袭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肛提肌上盆腔廓清术
  绝经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罕见。本文报道1例绝经后妇女因侵袭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肛提肌上盆腔廓清术,以缓解症状并获得组织病理诊断。
  患者65岁。43岁时因阴道出血、血尿及新发盆腔包块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开腹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活检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遂行肛提肌上盆腔廓清术(阴道切除+末端结肠造口+回肠代膀胱术+内异症病灶电凝术),病理提示侵袭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未提示恶性肿瘤。
  结论:绝经后妇女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需要高度怀疑恶性肿瘤,但仍应当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
  Teaching Points: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罕见情况下可危及生命。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卵巢恶性肿瘤(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或腺肉瘤的风险。绝经后女性发现巨大、侵袭性盆腔包块有进行全面病理取材以除外恶性肿瘤的指征,手术需在有多科协作手术及妇科病理专家的医疗中心进行。

 

文献引自:Klenov VE, Potretzke TA, Sehn JK, et al.Postmenopausal Invasive Endometriosis Requiring Supralevator PelvicExenteration. Obstet Gynecol. 2015;126(6):1215-8.
(李源)

 

慢性盆腔痛的复合模式疼痛机制
  该研究意于寻找慢性盆腔痛(CPP)、膀胱疼痛综合征(PBS)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可能存在的盆底功能异常发病机制。此前的相关研究并未对心理和解剖等混淆因素进行良好的控制。作为针对盆底疼痛功能异常和膀胱疼痛敏感性大型研究的一部分,本研究比较盆腔痛患者和无疼痛对照患者之间机械性疼痛敏感性和压力性疼痛阈值(PPT)的检测结果。研究还利用新的检测方法评价疼痛后觉的程度和时间,并对可能参与盆底功能的因素进行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评估。盆底表型特征测量是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价,并对发生率进行矫正。研究包括23例CPP,23例PBS和42例对照患者。CPP和PBS患者表现疼痛敏感性增高,同时PPT降低、以及疼痛后觉延长。CPP患者的生殖道开口较大,但总的来说,两组之间在盆底解剖、肌肉张力、强度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异。联合PPT和疼痛后觉时间检测与盆腔触痛程度有关。匹配患病率后,上述联合检测的结果在无疼痛对照和CPP或PBS之间也有差异。作者认为,上述两种评价盆底疼痛阈值的方法和对持续疼痛的检测与盆腔痛的表型独立相关。该方法有助于系统临床评价疼痛症状的时间过程,即发生在机械性疼痛阈值后几秒钟、绝后疼痛持续几分钟,也有助于明确盆底疼痛的根本机制。后续需要有针对上述不同疼痛机制的不同治疗方法来确定其临床意义。
 
文献引自:Hellman KM,Patanwala IY, Pozolo KE, et al. Multimodal nociceptive mechanisms underlyingchronic pelvic pain.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213(6):827.e1-827.e9.
(王姝)
 
子宫内膜神经纤维是内异症特有的吗?一项关于内膜活检作为具有盆腔痛的内异症患者诊断性检测的前瞻性病例-队列研究
  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的44例因盆腔痛入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通过内膜活检(Endosampler)和常规刮宫分别取得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PGP9.5染色阳性的内膜神经纤维,共采集内异症患者(22例)和非内异症患者(22例)的在位内膜,结果发现,有无内异症的患者均存在内膜神经纤维,其不能作为盆腔疼痛的内异症患者的无创伤诊断性检测。

 

文献引自:Ellett L, Readman E, Newman M, et al. Areendometrial nerve fibres unique to endometriosis? A prospective case-controlstudy of endometrial biopsy as a diagnostic test for endometriosis in womenwith pelvic pain. Hum Reprod. 2015;30(12):2808-15.
(李孟慧)

 

子宫成形术治疗源于苗勒氏管流出道异常的慢性盆腔痛
  存在苗勒氏管畸形的非交通性宫腔的患者容易发生慢性盆腔痛,传统治疗方法是切除不与外界相通的一侧宫角。文章中介绍了两例这样的患者,其中一例是单角子宫,左侧非交通性子宫角(按照美国生育协会分类法为IIb),另外一例具有正常外观结构,左侧非交通性宫腔,不属于美国生育协会分类法苗勒氏管畸形的任何一种分类。这两例都尝试进行了宫腔镜打通宫腔,以失败告终,接下来第一例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进行了传统的Strassman子宫成形术,成功联通了宫腔。第二例由于没有子宫角作为标志,采用了改良的Strassman子宫成形术,也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联通了宫腔。两位患者术后症状都得到了缓解,我们总结腹腔镜下Strassman子宫成形术切除子宫角,无论有无机器人辅助,对于有宫腔积血,慢性盆腔痛和存在非交通性宫腔的患者,都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

 

文献引自:Bhagavath B, Behrman E, Salari BW, et al.Metroplasty to treat chronic pelvic pain resulting from outflow tract mülleriananomali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5;213(6):871.e1-871.e3.
(姜璇)

 

子宫内膜异位症狒狒的在位内膜发生microRNA-451表达改变
  microRNA的改变存在于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内的多种妇科疾病,并且扮演了重要的病生理角色。该研究中作者采集了同一组狒狒患内异症之前和诱发内异症之后3个月的内膜标本,测定了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mRNA-451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诱发内异症后内膜中mRNA-451的表达明显下降,以此相关的是其靶基因YWHAZ的表达升高。类似的mRNA-451下调也能在内异症女性中观察到。
 
文献引自:Joshi NR, Su RW,Chandramouli GV, et al. Altered expression of microRNA-451 in eutopicendometrium of baboons (Papio anubis) with endometriosis. Hum Reprod.2015;30(12):2881-91.
(彭澎)
 
子宫肌腺症患者内膜-肌层结合带的超微损伤和苍白细胞移行
  在T2加权的核磁共振影像下,子宫内膜表现为高信号的,内肌层表现为低信号,外肌层表现为中等信号。子宫内膜基底层和内肌层之间的信号不同,形成所谓的“结合带”。所谓“苍白细胞”是指电镜下出现于子宫肌层的一种低电子密度的细胞,由于电镜观察下这种细胞和周围的内膜腺体细胞相比比较“苍白”,故命名为苍白细胞。
  这项来自德国的研究旨在探索子宫肌腺症子宫是否发生了结合带部位的超微结构损伤。研究共选择了12例肌腺症子宫和9例非肌腺症子宫。结果发现,肌腺症子宫的内肌层肌纤维排列杂乱,而非肌腺症子宫的内肌层肌纤维平行于内膜基底层腺体。肌腺症子宫的基底部内膜腺体细胞核膜内折,且基底部内膜和内肌层的正常关系破坏。肌腺症和非肌腺症子宫都能在基底层内膜腺体周围看到苍白细胞,但是肌腺症子宫的苍白细胞缺乏CD45和CD68。肌腺症子宫的苍白细胞可以见到向间质部活跃移行。
  以上证据说明,肌腺症子宫发生了超微损伤,移行的苍白细胞可能参与了肌腺症的病理发生。
 
文献引自:Ibrahim MG,Chiantera V, Frangini S, et al. Ultramicro-trauma in the endometrial-myometrialjunctional zone and pale cell migration in adenomyosis. Fertil Steril.2015;104(6):1475-1483.e3.
(彭澎)

 

本期编辑

  

(本文由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编译)

本文为作者原创并授权中国妇产科在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