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规律、长痘、脱发、肥胖…很多女性都被类似的问题困扰过。这些症状很可能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育龄女性中,多囊的发病率在5%~10%左右。这意味着,每十到二十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多囊患者。
正常卵巢 vs. 多囊卵巢
卵巢与女性的健康息息相关,肩负着分泌雌孕激素、调控女性内分泌、排卵并完成生育的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都会有一颗卵泡发育成熟,并从卵巢中排出。
但多囊卵巢内充斥了10多个卵泡每个长到2~9毫米便停止生长,难以发育为成熟卵子。卵巢中未被排出的卵泡,在超声影像下会成串状珍珠样,也就是「多囊」这一病名的来源。
不过,多囊卵巢超声表现不代表就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除了卵巢多囊样改变,通常还伴有月经失调、体毛加重、不孕不育等症状,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
如果满足以下3条中的两条,经医生排除其他可疑疾病,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
高雄激素临床表现:多毛、痤疮等;
单侧或双侧卵巢卵巢多囊样改变:与直径2~9毫米的卵泡数多于12个,和/或卵巢体积大于10毫升。
PCOS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风险?
有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非PCOS女性的2.7~4.05倍。这主要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常常存在持续性、无周期性的排卵问题,导致相对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这种升高的雌激素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持续的刺激,而又缺乏孕激素的抵抗作用,子宫内膜不能发生正常的周期性改变,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不典型增生,容易发生癌变。
一般情况下,生过孩子后,如果没有月经不规则、高血压、高血脂,又能坚持控制体重,只需要每年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超声等, 无需特殊监测。
但这样的患者不多,“多囊”的影子是一直伴随的,其发病机制也不会凭空消失。
大部分多囊患者生过小孩后,又会出现月经不规则或多毛的情况,这时医生会用一些药物来调整月经、减少痤疮和多毛的发生,还可能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密切监测糖脂代谢指标。
可能很多姑娘会好奇,不就是月经不规则嘛,反正娃也生了,不来大姨妈更清爽。
但如果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规范治疗和管理,远期可引起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甚至子宫内膜癌。这主要和多囊的姑娘长期激素失调有关,由于稀发排卵,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的刺激而无孕激素拮抗,长期月经不规则、内膜不能定期脱落,严重者内膜会异常增生,甚至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升高。
PCOS患者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首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要积极予以调整月经周期以保护子宫内膜,密切监测子宫内膜,必要时诊刮,及时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如果您的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建议您及时专科就诊哦!
其次,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须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改善饮食、适当运动锻炼等方法,控制腹腔内脏脂肪,从而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已经生育子女,再无生育要求,很容易忽视治疗和监测,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而不自知,希望各位一定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