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http://www.creonline.cn/Article/bltl/804080625.html
【专家点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妇产科 董卫红教授
http://www.creonline.cn/Article/bltl/804080627.html
【专家点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妇产科 洛若愚教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病理上呈良性形态学表现,其生物学行为却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某些特征,临床表现为浸润、种植性生长、破坏邻近组织、远处转移和极易复发的特点。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日益增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逐渐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发病机制研究多涉及内异症病灶组织局部氧化应激导致DNA损伤、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局部炎症反应、过量雌激素刺激等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相关的恶性肿瘤类型多见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少数为苗勒管型(包括黏液性和浆液性)肿瘤和肉瘤。有文献统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绝大多数发生在卵巢,约占81. 9%,其余18. 1%发生在卵巢外的部位,其中肠道占5. 2%、盆腔3. 5%、阴道直肠膈3. 3%、阴道2. 1%、剖宫产瘢痕0. 9%、外阴( 包括外阴侧切口) 0. 7%、膀胱0. 6%、脐部0. 3%、胸膜0. 2%、输尿管0. 1%等。有学者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生恶变的高危因素包括:绝经后妇女,尤其是年龄>50 岁者;8年以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或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者;应用达那唑治疗者;月经初潮早、周期短、绝经晚、孕产次低者;长期接触二噁英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若出现以下临床状况应高度怀疑恶变: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10 cm;②异位囊肿包块短时间内明显增大或自发破裂;③盆腔疼痛性质、节律改变;④绝经后新发异位囊肿;⑤治疗后短期复发;⑥彩色超声检查囊肿内有实质性或乳头状结构,病灶内血流丰富;⑦癌抗原 125 水平异常升高,一般认为>200 kU/L;⑧盆腔磁共振成像显示,T1 加权像中强化的囊壁结节及 T2 加权像中肿块阴影消失,提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恶变。
该病例患者年龄偏大,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反复发作并多次手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全切术后仍出现盆腔直肠异位病灶复发再次行局部病灶切除手术,盆腔包块再次复发后亦伴随持续性加重的盆腔疼痛,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局部病灶为肿瘤性病变,活检证实为梭形细胞肉瘤,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罕见组织学类型。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时需严格按照规范指南,手术加药物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长期随访管理,以期对具有某些高危因素、容易复发的患者做到持续治疗随访,争取早期诊断恶变,把握更好的治疗机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专家简介
洛若愚,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兼教研室副主任,妇产科研究室主任,妇Ⅰ科主任。
兼任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湖北专家组副主任,湖北省生育调节协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医师协会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家,湖北省肿瘤学会委员,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
先后主持或承担卫生部及湖北省科技厅研究项目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实用妇产科手术与并发症治疗》等著作4部,副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
从医20余年来,致力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研究。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研修2年。在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开展了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开展腹腔镜下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创手术及年轻患者子宫腺肌瘤的剔除术等,同时精通各种阴式手术(如:尿瘘的修补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阴式子宫全切术、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各种生殖器畸形的矫正等),形成独特风格,得到患者的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武汉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医院年度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共产党员。
擅长: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等)、更年期综合征等各种妇科内分泌疾病诊治及妇科肿瘤的综合治疗;各种阴式手术、宫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